封面故事

关于文化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的五个迷思

这是一个由许多颜色片段组成的圆圈的图像。

这是王琪的照片。几个月前,我遇到了一个新同事,他在知觉方面做了出色的研究。听说我对文化感兴趣,她承认她在研究中从来没有考虑过文化或性别,因为她研究的是基本的感知过程,这些过程在人类群体中应该是没有区别的。我告诉她跨文化研究中关于感知的许多令人兴奋的发现,我们在她研究的感知现象中发现了文化差异。她既震惊又好奇,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彩而激动人心的谈话。几天后,我收到了她的电子邮件:她正在向我们的机构审查委员会提交一份修正案,以收集她的研究中参与者的种族和性别信息。两个月后,我再次收到她的来信:她问我是否有兴趣合作一个项目,研究文化对感知和记忆的影响。随后,我们一起提交了一份拨款申请。

我的同事是许多对文化好奇的研究人员之一,他们面临着周围日半岛体育官方网址入口益多样化的世界,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期待与日益多样化的参与者群体合作。对于这些研究人员来说半岛体育官方网址入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文化融入到他们的研究中,这样他们就不会继续忽视参与者的文化背景。

我和同事们在社会认知发展方面进行了20年的文化研究,包括自传体记忆、未来思维、自我和情感知识,证明了文化心理科学如何为心理过程提供独特的见解,并进一步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解人类行为的额外工具。半岛体育官方网址入口

有五个假设经常分散或阻碍研究人员将文化因素融入他们的工作,我的目标是在这里解构它们。半岛体育官方网址入口

假设1。文化心理科学只关注发现群体差异

这种对文化心理科学所能做的事情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全面。在我们的研究中,我和同事们了解到,文化上优先的自我目标是如何引导自传体记忆的。自主的自我目标,在西方,尤其是欧美文化中优先考虑,激励个人关注并记住突出个人的特殊细节和主观体验。相比之下,像东亚文化中优先考虑的那种关系自我目标,会激励个人关注并记住有关集体活动和重要他人的信息。

通过实验性地操纵自主性和关联性的自我目标,我们能够让欧裔美国人像东亚人一样回忆起社会导向的记忆,也能让东亚人像欧裔美国人一样回忆起自我导向的记忆。在我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APS研究员Michael a . Ross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我们要求欧裔美国人和亚洲大学生将自己描述为独特的个体(即自主自我启动)或社会群体的成员(即关系自我启动)。然后我们让他们回忆他们最早的童年记忆。在这两个文化群体中,那些自主自我目标在回忆之前被激活的人回忆起更多的自我导向的记忆,而那些关系自我目标被突出的人回忆起更多的社会导向的记忆。

正如这一工作所表明的那样,文化心理科学不仅仅是关于文化之间存在什么差异,更重要的是,这些差异为什么存在以及如何存在。

假设2。文化心理学忽视群体相似性

对于持这种假设的人来说,一项没有发现文化差异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被认为是失败的。但群体相似性常常告诉我们,心理结构或过程可能与生物限制或共同的文化经历密切相关。

我们对未来思维发展的研究就是一个例子。孩子们在心理上及时旅行以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的能力在学龄前及以后迅速发展,尽管孩子们仍然依靠常识来思考未来。还有文化方面的影响:欧美家庭的做法鼓励孩子们仔细思考和表达他们个人经历和计划的细节,这直接促进了他们表达特定事件细节的能力。相比之下,中国父母在与年幼的孩子谈论个人经历时,往往不关注事件的个别细节,而是强调一般的规则和期望。根据不同的做法,我们观察到,在回忆过去的经历时,欧裔美国儿童往往比中国儿童更能说出具体的细节。鉴于记忆过去和想象未来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文化差异应该在儿童对未来事件的表现中得到平行体现。

我和同事让来自欧美和中国文化背景的7到10岁的儿童和大学生想象并描述未来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个人事件。然后,我们使用标准评分程序对协议进行编码,该程序区分具体细节(例如,动作、人员和位置)和一般参考(例如,事实和元认知)。我们发现,这两种文化的儿童在他们的事件再现中依赖于与具体细节相关的一般参考,但他们比成年人更依赖于一般参考。然而,欧裔美国儿童和成年人在对未来事件的描述中比中国儿童和成年人产生了更多具体的细节。这些文化上的异同共同表明,未来思维的发展反映了认知神经发育和社会文化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有助于普遍性和文化多样性。半岛官方体育app

对文化相似性做出明智的假设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在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有效测试等效性的统计策略方面做出决定,并随后帮助他们获得可解释的结半岛体育官方网址入口果。文化相似性一方面暗示着潜在的生物认知机制的普遍性,另一方面暗示着共同的人类条件和生活环境。

假设3。文化心理学只关注群体层面的分析

是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经常涉及对群体或文化的比较,但它绝不低估个体差异的重要性。相反,研究个体差异不仅重要,而且往往是必要的,以揭示造成所观察到的文化差异的因素。我们在情感知识和自传体记忆发展方面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例子。

情绪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对情绪显著事件或情况的语义知识,包括节日和生日聚会等快乐事件和失去亲人等悲伤事件。这个组成部分通常被称为情绪情境知识或情绪知识。我们的研究表明,欧美文化对培养“高情商”儿童的高度重视,直接促进了儿童情感知识的发展。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更强调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心理状态。因此,当被要求判断故事情境的情感性质或描述可能引发各种情绪的情境时,无论年龄大小,欧裔美国学龄前儿童的表现都优于中国同龄儿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情感知识方面进步更快。

与这种情感知识的文化差异相平行,我们的研究一直表明,当被要求讲述自传体事件(例如,孩子最近做的一件特别而有趣的事情)时,欧裔美国学龄前儿童通常会回忆起更具体的情节(例如,“得到一个新玩具”)以及这些情节中更具体的细节。另一方面,中国孩子倾向于报告更多的常规事件(例如,“每天玩一个玩具”),而较少的具体事件细节。因此,在群体水平上,情绪知识和自传体记忆之间似乎存在联系。

在一项纵向研究中,我和同事证实,在整个学龄前阶段,欧裔美国孩子在群体层面上对情绪情境表现出了更全面的理解,也比中国大陆和华裔美国孩子回忆起了更详细的自传体记忆。更重要的是,在个体层面上,无论文化背景如何,早期表现出更多情感知识的儿童都能同时和纵向地回忆起更多具体细节的记忆。此外,情感知识作为一种有效的中介,解释了记忆回忆中的文化差异。

因此,通过我们最初的群体水平的分析,我们能够确定一个个体水平的机制负责早期记忆的发展。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忽视了情绪知识和自传体记忆的平行文化差异,我们可能就不会认为情绪知识是自传体记忆的候选机制,也可能不会进行后续的研究。

情境因素也会影响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例如,当亚裔美国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美国人时,他们会回忆起更多以自我为中心的记忆,而当他们认为自己是亚洲人时,他们会回忆起更多以社会为中心的记忆。同样,双语香港华人儿童说中文时,他们认同更强烈的相互依存价值观,表现出更强的关系自我目标,并且比他们说英语时回忆起更多的社会导向记忆。这些群体内部和个人内部的过程突出了心理功能作为个人和社区文化议程的共同产物。

假设4。文化心理学与基本心理过程无关

许多通常被认为与文化无关的“基本”心理过程和结构,如神经元功能、感觉、视觉错觉、面部处理和颜色知觉,已被证明对文化影响很敏感。即使是简单的口味偏好也受到当地社区习俗的影响,而不是像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人类基因组成的一部分。印度医科学生表现出与西方人相同的偏好模式,喜欢甜味,对集中的酸味和苦味感到不愉快,而来自卡纳塔克邦地区的印度劳工对酸味和苦味有很高的偏好。

知觉心理学中与自传体记忆相关的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事件分割现象,这是一种自动的知觉过程,将“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与“刚刚发生的事情”分开。APS研究员Jeffrey M. Zacks、认知心理学家Khena M. Swallow及其同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们的行为和神经成像研究数据表明,当人们看到连续的信息流时,他们会自发地将信息分割成离散的有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片段随后形成编码单元,并决定人们记住什么。因此,事件分割是一种自然发生的人类感知机制,它使对日常事件的记忆成为可能,并且通常被认为(尽管隐含地)不受文化影响。

然而,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却表明情况并非如此。APS William James研究员Richard E. Nisbett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亚洲人经常进行整体感知处理,关注不同物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和相似性,而西方人倾向于进行分析感知处理,关注单个物体和事件的显著特征。这些独特的知觉风格反映了刺激加工过程中注意力基本分配的文化差异。它们进一步受到各自文化中物理环境的特征(例如复杂性、模糊性)的支持,并由神经机制维持。可以想象,亚洲人对信息的整体处理可能会导致他们将不同的物体和事件视为相互关联的。因此,他们可能会在连续的信息流中感知到更少的离散事件,从而将信息分割成更少的有意义的单元。相比之下,欧裔美国人,关注单个物体和事件的显著属性,可以分析地将信息分割成更多数量的单元。

这确实是我们的发现。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给亚裔和欧裔美国大学生看了一篇叙事性的文章,并要求他们通过指出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件结束和另一事件开始的地方,将文章分割成独立的事件。正如预期的那样,亚洲人对文本的解析单位数量比欧裔美国人要少。此外,事件分割的文化差异对记忆有直接影响,在阅读后的即时记忆测试中,亚洲人从文本中回忆的事件片段比欧裔美国人要少。这些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它们表明,事件分割不仅仅是神经对感知环境的反应的产物,而是由深深嵌入环境中的文化经验所塑造的。

假设5。文化心理学研究只是证实了理论的普遍性

文化心理科学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允许研究人员在他们通常的参与者之外测试他们的理论和假设,即那些来自WEIRD(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民主)社会的人。半岛体育官方网址入口不用说,一个占世界人口16%,但占心理学研究样本96%的参与者库,在没有进一步验证的情况下,很难产生关于人类行为的数据和理论。因此,在发展和检验理论时,研究人员应该考虑在他们的研究中包括多个文化群体,以检查每个群体半岛体育官方网址入口内部和独立于文化的预期机制。然而,还有更多的原因。

发展研究一直表明,拥有较高情感知识水平的西方中产阶级儿童具有更强的社会能力,并表现出较低水平的内化问题。然而,对于来自相互依赖的社会的人来说,规范、角色和义务往往比心理状态和情绪更重要的行为决定因素。事实上,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先进的情感知识可能意味着过度关注内心的心理状态,这使得一个人与文化规范和期望不一致,并可能进一步导致社会适应问题。

我们在两项针对美国欧洲裔美国人和中国移民儿童的纵向研究中证明了这一点。在一项研究中,我们在3.5岁时评估了儿童的情绪知识,使用一项任务来引出他们对离散情绪的情景前因的理解。孩子的母亲在孩子7岁时使用儿童行为评估系统报告孩子的内化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在考虑了所有群体和个体变量(如性别、语言技能)后,我们发现,在学龄前就拥有高级情感知识的欧美儿童,3年后出现内化问题的可能性更小。然而,中国移民儿童在学龄前的情感知识水平较高,其日后的内化问题也会增加。

这表明,对情商的理解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文化心理学研究不仅是对现有理论的确认,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和丰富。

在更令人兴奋的情况下,文化心理学使我们能够发现非西方人群特有的机制——这种机制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在用奇怪的样本进行研究时是很难发现的。例如,涉及西方中产阶级家庭的研究表明,通过与父母的讨论和他们自己的独立叙述,孩子们提到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一种先进的心理理论。然而,我们在自己的研究样本中观察到,华裔和华裔父母和孩子并不经常谈论精神状态,而是更多地谈论他人的行为、行动和角色。鉴于重要他人和社会关系在中国文化中定义人格的重要性,这种对他人的谈论——不一定涉及他们的精神状态,而是简单地提及他们——是否构成了中国儿童心智理论发展的独特途径?如果是这样,这种做法似乎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一方面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技能,另一方面符合对主观状态保持沉默的文化期望。

我是一个研究小组的成员,该小组开始测试这个假设。在一项实验中,我们使用训练范式直接考察了照顾他人是否有助于中国儿童心智理论的发展。在两周的时间内,研究人员在四个环节中给学龄前儿童读了一个故事,然后问他们关于这个故事的问题半岛体育官方网址入口。实验组的孩子被问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角色和他们的行为上。对照组的孩子被问及故事的物理特征,比如场景和场景中物体的颜色。孩子们的心理理论在测试前后都进行了一系列错误信念和欺骗任务的测试。我们发现,经过仅仅2周的训练,实验组的孩子在后测中的表现明显好于前测,而对照组的孩子在心理理论方面的表现没有任何改善。

训练中国儿童关注故事人物的角色和行为,从而促进了儿童的心理理论。这种训练过程非常类似于孩子们在强调关注他人而贬低对内心想法和欲望的明确谈论的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经历。

如果我们盲目地相信“谈论心灵有助于理解心灵”这样的常识;如果我们不好奇中国的孩子在接触到关于内在状态的明确讨论的机会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发展心智理论的;如果我们没有考虑到塑造交流形式、内容和功能的文化条件;如果我们不是一开始就研究中国儿童和家庭,我们就不会发现谈论他人构成了心智理论发展的机制。

文化心理学在研究中的整合

在许多方面,文化心理学就像一面镜子,迫使心理学家反思他们的工作,批判性地评估他们的理论和发现,超越表面和便利,质疑真正重要的东西,以开放的思想和开放的心灵拥抱人类经验的复杂性。

然而,仅仅承认文化和文化心理的重要性是不够的;仅仅承认由于对奇怪样本的关注而导致的研究结果的局限性也是不够的。在我们日益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积极地将文化心理学纳入我们的研究项目是一项紧迫、必要和务实的任务。

当我们抛开任何假设,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到,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有助于我们认识、减少和消除偏见,发现新的机制和发展新的理论,并将人类的认知和行为理解为一个发生在人与她或他的环境之间互动的建设性过程。当我们抛开任何假设,我们可以从战略上评估和规划文化因素融入我们的研究项目。我们都应该也可以成为文化科学家。œ

参考资料及进一步阅读

亚迪斯,D. R.,黄,A. T., &沙克特,D. L.(2008)。对未来事件的情景模拟中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心理科学,19分, 33-41。doi: 10.1111 / j.1467-9280.2008.02043.x

阿菲尔鲍姆,E. P.,菲利普斯,K. W., &理查森,J. A.(2014)。重新思考多样性研究的基线:我们应该解释同质性的影响吗?半岛官方体育app心理科学展望,9, 235 - 244。doi: 10.1177 / 1745691614527466

Atance, C. M.(2008)。幼儿对未来的思考。心理科学当前方向,17, 295 - 298。doi: 10.1111 / j.1467-8721.2008.00593.x

Chao r.k.(1995)。中国和欧美的自我文化模式反映在母亲的育儿信念上。精神,23岁, 328 - 354。

陈旭,刘杰,埃利斯,W., &扎巴塔尼,L.(2016)。中国和加拿大儿童的社会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儿童发展,87分, 1115 - 1129。doi: 10.1111 / cdev.12514

康威,M. A. & Pleydell-Pearce, C. W.(2000)。自我记忆系统中自传体记忆的建构。心理学评论,107, 261 - 288。

德西,E. L. &瑞安,R. M.(2000)。追求目标的“什么”和“为什么”:人的需要和行为的自决权。心理探究,11分, 227 - 268。

邓汉姆,S. A.,布莱尔,K. A.,德穆德,E.,莱维塔斯,J.,索耶,K.,奥尔巴赫-梅杰,S.和奎南,P.(2003)。幼儿情感能力:社会能力的途径?儿童发展,74分, 238 - 256。doi: 10.1111 / 1467 - 8624.00533

段世宁,王强(2010)。母亲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的讨论:关系的情绪状况知识在欧美和移民中国儿童。儿童发展,81分, 1490 - 1503。doi: 10.1111 / j.1467-8624.2010.01487.x

Doan, s.n, & Wang Q.(正在审查中)。儿童情绪认知与调适:文化的调节作用。

芬恩,伊泽德,C. E.,莫斯托,A. J.,特伦塔科斯塔,C. J.和阿克曼,B. P.(2003)。一年级情绪知识作为经济贫困家庭儿童五年级自我报告内化行为的预测因子。发展与精神病理学,15, 331 - 342。doi: 10.1017 / S095457940300018X

弗里达,N. H.(1986)。情绪:研究情绪和社会互动.纽约,纽约州:剑桥大学出版社。

盖尔凡德,M. J. &迪纳,E.(编著)。(2010)。文化心理科学[专题]。心理科学展望,5, 390 - 493。

Gottman, J.(1998)。养育高情商的孩子:育儿的核心.纽约州,纽约:炉边。

格林菲尔德(2013)。从1800年到2000年文化心理的变化。心理科学,24, 1722 - 1731。doi: 10.1177 / 0956797613479387

Halberstadt, a.g., & Lozada, f.l.(2011)。从文化的角度看婴儿时期的情感发展。情感回顾,3, 158 - 168。doi: 10.1177 / 1754073910387946

韩俊杰,王强(1998)。韩国、中国和美国儿童的自传体记忆。发展心理学,34分, 701 - 713。0012 - 1649.34.4.701 doi: 10.1037 /

哈德,B. M.,特沃斯基,B.和朗,D. S.(2006)。理解抽象事件:构建事件模式。记忆与认知,34, 1221 - 1235。

heden, T., Ketay, S., Aron, A., Markus, H. R. & Gabrieli, J. D. E.(2008)。文化对注意力控制神经基质的影响。心理科学,19分, 12 - 17。doi: 10.1111 / j.1467-9280.2008.02038.x

海涅,s.j.(2016)。文化心理学(第三ed)。纽约州,纽约:W.W.诺顿。

亨利克,J.,海涅,S. J.,和诺伦扎扬,A.(2010)。世界上最奇怪的人?行为与脑科学,33, 61 - 83。doi: 10.1017 / S0140525X0999152X

哈德森,j.a.(2006)。通过母子对话发展未来时间概念。《Merrill-Palmer季刊》,52, 70 - 95。doi: 10.1353 / mpq.2006.0005

Kelly, d.j ., Liu, S., Rodger, H., Miellet, S., Ge, L., & Caldara, R.(2011)。在面部处理中发展文化差异。发展科学,14分, 1176 - 1184。doi: 10.1111 / j.1467-7687.2011.01067.x

金,H. S,佐佐木,J. Y.(2012)。情绪调节:文化和基因的相互作用。社会与人格心理学指南,6, 865 - 877。doi: 10.1111 / spc3.12003

北山,S. &科恩,D.(编著)。(2007)。文化心理学手册.纽约州纽约:吉尔福德出版社。

北山,杜菲,河村,和拉森(2003)。在不同文化中感知一个物体及其背景:新面貌的文化视角。心理科学,14, 201 - 206。

Kitayama, S., King, A., Yoon, C., Tompson, S., Huff, S., & Liberzon, I.(2014)。多巴胺D4受体基因(DRD4)调节独立与依赖社会取向的文化差异。心理科学,25分, 1169 - 1177。

北山,S., &村田,A.(2013)。文化调节知觉注意:一项与事件相关的潜在研究。社会认知,31分, 758 - 769。doi: 10.1521 / soco.2013.31.6.758

库比,C. A. &扎克斯,J. M.(2008)。对事件的感知和记忆的分割。认知科学趋势,12, 72 - 79。

Lalonde, R. N., Cila, J., Lou, E., & Cribbie, R. A.(2015)。我们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吗?在跨文化研究中关注相似性的困难。和平与冲突:和平心理学杂志21, 525 - 534。doi: 10.1037 / pac0000134

Levine, B., Svoboda, E., Hay, J. F., Winocur, G., & Moscovitch, M.(2002)。衰老与自传体记忆:情景检索与语义检索的分离。心理学与衰老,17, 677 - 689。0882 - 7974.17.4.677 doi: 10.1037 /

列维坦,C. A., Ren, J., Woods, A. T., Boesveldt, S., Chan, J. S., McKenzie, K. J.,……van den Bosch, J. J. F.(2014)。跨文化的颜色-气味关联。PLoS ONE, 9(7) E101651。doi: 10.1371 / journal.pone.0101651

陆海燕,苏艳芳,王强(2008)。谈论他人有助于促进中国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心理学,44分, 1726 - 1736。doi: 10.1037 / a0013074

罗,S。,妈,Y。,,Y。,,B。,,,,Z,汉族,美国(2015年)。催产素受体多态性与相互依存文化价值观对人类共情的影响。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10, 1273 - 1281。doi: 10.1093 /扫描/ nsv019

毛娟,沈艳(2015)。外派人员的文化认同变化:一个社会网络的视角。人际关系,68分, 1533 - 1556。doi: 10.1177 / 0018726714561699

马文文(1991)。文化与自我:对认知、情感和动机的影响。心理学评论,98, 224 - 253。0033 - 295 - x.98.2.224 doi: 10.1037 /

马斯科罗,M. E. &李,J.(编著)。(2004)。文化与自我发展:超越二分法.旧金山,加州:乔西-巴斯。

麦考利,R. N. &亨利克,J.(2006)。对Müller-Lyer错觉的易感性,理论中立的观察,以及视觉输入系统的历时穿透性。哲学心理学,19分, 79 - 101。doi: 10.1080 / 09515080500462347

宫本茂,Y.,尼斯贝特,R. E. &增田,T.(2006)。文化和物理环境:整体的与分析的知觉支持。心理科学,17分, 113 - 119。doi: 10.1111 / j.1467-9280.2006.01673.x

莫斯科维茨,库玛莱雅,沙玛,K. N.雅各布斯,H. L. &沙玛,S. D.(1975)。简单口味偏好的跨文化差异。科学,190, 1217 - 1218。

纳尔逊,K.和菲伍什,R.(2004)。自传体记忆的出现: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心理学评论,111, 486 - 511。0033 - 295 - x.111.2.486 doi: 10.1037 /

尼斯贝特,R. E. &宫本茂,Y.(2005)。文化的影响:整体感知与分析感知。认知科学趋势,9, 467 - 473。doi: 10.1016 / j.tics.2005.08.004

(2001)。文化和思想体系:整体认知与分析认知。心理学评论,108, 291 - 310。0033 - 295 - x.108.2.291 doi: 10.1037 /

Park, d.c., & Huang, c.m。(2010)。文化连接大脑:认知神经科学的观点。心理科学展望,5, 391 - 400。doi: 10.1177 / 1745691610374591

Peterson, C., Wang, Q., & Hou, Y.(2009)。“当我小的时候”:中国和欧洲裔加拿大小学生的童年回忆。儿童发展,80分, 506 - 518。doi: 10.1111 / j.1467-8624.2009.01275.x

邱丽丽,林,H.,和梁a.k.(2013)。美国(Facebook)和中国(人人)社交网站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群内分享行为的转换。跨文化心理学杂志,44, 106 - 121。doi: 10.1177 / 0022022111434597

雷诺兹,C. R. &坎普斯,R. W.(2002)。儿童行为评估系统(BASC)临床医生指南.纽约州纽约:吉尔福德出版社。

罗伯森,D.,大卫杜夫,J.,戴维斯,I. R. L. &夏皮罗,L. R.(2005)。颜色类别:文化相对性假说的证据。认知心理学,50分, 378 - 441。doi: 10.1016 / j.cogpsych.2004.10.001

拉夫曼,T.,斯莱德,L., &克劳,E.(2002)。儿童与母亲心理状态、语言与心理理论理解的关系。儿童发展,73分, 734 - 751。DOI: 10.1111 / 1467 - 8624.00435

施韦德,古德诺,J.,哈塔诺,G.,莱文,R. A.,马库斯,H., &米勒,P.(1998)。发展的文化心理学:一心多用。在W.达蒙(编系列)和R. M.勒纳(编卷)中,儿童心理学手册:第1卷。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第五版,第865-937页)。纽约州纽约:Wiley & Sons。

斯滕伯格,R. J.(2014)。适应能力的发展:为什么文化心理学是必要的,而不仅仅是好的。发展评论,34, 208 - 224。doi: 10.1016 / j.dr.2014.05.004

Suddendorf, T.(2010)。连接昨天和明天:学龄前儿童报告暂时移位事件的能力。英国发展心理学杂志,28, 491 - 498。doi: 10.1348 / 026151009 x479169

斯沃洛,K. M.,巴奇,D.,海德,D.,马利,C. J.,霍尔德,D. &扎克斯,J. M.(2011)。事件的变化改变了人们记忆最近信息的方式。认知神经科学杂志,23, 1052 - 1064。doi: 10.1162 / jocn.2010.21524

Syed, M., & Azmitia, M.(2010)。叙事与族群认同探索:新兴成年人族群相关经历的纵向叙述。发展心理学,46分, 208 - 219。doi: 10.1037 / a0017825

西蒙斯,D. K.(2004)。心理状态话语、心理理论和自我-他者理解的内化。发展评论,24, 159 - 188。doi: 10.1016 / j.dr.2004.03.001

西蒙斯,D. K.福桑,K.- l。张志刚,张志刚(2006)。母婴游戏中信念与欲望状态话语的纵向研究及后来的错误信念理解。社会发展,15分, 676 - 692。doi: 10.1111 / j.1467-9507.2006.00364.x

泰勒,C.,克利福德,A. &富兰克林,A.(2013)。颜色的偏好并不是普遍的。实验心理学杂志:一般,142, 1015 - 1027。doi: 10.1037 / a0030273

特伦塔科斯塔,C. J., Fine, S. E.(2010)。情感知识、社会能力和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一项元分析综述。社会发展,19分, 1至29。doi: 10.1111 / j.1467-9507.2009.00543.x

Trzesniewski, K. H. & Donnellan, M. B.(2010)。反思“我这一代”:1976-2006年的队列效应研究。心理科学展望,558 - 75。doi: 10.1177 / 1745691609356789

王强(2001a)。文化对成人早期童年回忆和自我描述的影响:记忆和自我之间关系的暗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81, 220 - 233。0022 - 3514.81.2.220 doi: 10.1037 /

王强(2001b)。“你玩得开心吗?”中美母子关于共同情感经历的对话。认知发展,16分, 693 - 715。doi: 10.1016 / s0885 - 2014 (01) 00055 - 7

王强(2003)。美国和中国学龄前儿童和成人的情绪情境知识。认知与情感,17, 725 - 746。doi: 10.1080 / 02699930302285

王强(2004)。文化自我建构的出现:欧美和中国儿童的自传体记忆和自我描述。发展心理学,40分3日- 15日。0012 - 1649.40.1.3 doi: 10.1037 /

王强(2006a)。欧洲、美国和台湾青年对自我和他人的最早回忆。心理科学,17分, 708 - 714。doi: 10.1111 / j.1467-8721.2006.00432.x

王强(2006b)。在文化背景下发展情感知识。国际行为发展杂志,30(增刊1),8-12。

王强(2006c)。中国、中国移民和欧裔美国3岁儿童的母亲风格和儿童自我概念与自传体记忆的关系儿童发展,77分, 1794 - 1809。doi: 10.1111 / j.1467-8624.2006.00974.x

王强(2007)。“还记得你有一辆很大很大的推土机吗?”跨越时间和文化的母子回忆。社会认知,25分, 455 - 471。doi: 10.1521 / soco.2007.25.4.455

王强(2008a)。身为美国人,身为亚洲人:亚裔美国人的双文化自我与自传体记忆。认知,107, 743 - 751。doi: 10.1016 / j.cognition.2007.08.005

王强(2008b)。情绪知识和自传体记忆在学龄前的跨文化纵向调查。认知,108, 117 - 135。doi: 10.1016 / j.cognition.2008.02.002

王强(2009a)。亚洲人健忘吗?情景记忆中的感知、保留和回忆。认知,111, 123 - 131。doi: 10.1016 / j.cognition.2009.01.004

王强(2009b)。从前:用情景特异性解释文化差异。社会与人格心理学指南,3, 413 - 432。doi: 10.1111 / j.1751-9004.2009.00182.x

王强(2013)。时间和文化中的自我传记性.纽约,纽约州:牛津大学出版社。

王,Q。Capous D, Koh, j·b·K。&侯,y(2014)。童年中期的过去和未来情景思维。认知与发展杂志,15, 625 - 643。doi: 10.1080 / 15248372.2013.784977

王强、康威(2004)。我们保存的故事:美国和中国中年人的自传体记忆。《人格杂志》72期911 - 938。doi: 10.1111 / j.0022-3506.2004.00285.x

王强,&康威,m.a.(2006)。自传体记忆、自我与文化。在L.-G。尼尔森和N.奥塔(编著),记忆与社会:心理学视角(十全十美)页。纽约,纽约州:心理学出版社。

王强,&菲沃什,R.(2005)。情感突出事件的母子对话:探讨欧美和中国家庭情感回忆的功能。社会发展,14分, 473 - 495。doi: 10.1111 / j.1467-9507.2005.00312.x

王强,侯勇,唐宏,& Wiprovnick, A.(2011)。在时间中向后和向前旅行:文化和性别在过去和未来事件的情节特异性。记忆,19, 103 - 109。doi: 10.1080 / 09658211.2010.537279

王q ., Hutt, R., Kulkofsky, S., McDermott, M., & Wei, R.(2006)。华人、华裔移民和欧美3岁儿童的情绪情境知识和自传体记忆。认知与发展杂志,7, 95 - 118。doi: 10.1207 / s15327647jcd0701_5

王q ., lehtman, m.d., & Davies, K. I.(2000)。分享回忆,讲故事:中美母亲和她们三岁的孩子。记忆,8, 159 - 177。doi: 10.1080 / 096582100387588

王强,罗斯,M.(2005)。我们记得什么,我们说什么:文化和自我启动对记忆表征和叙述的影响。记忆,13, 594 - 606。doi: 10.1080 / 09658210444000223

王强,邵勇,李永杰(2010)。“我的方式还是妈妈的方式?”香港华人儿童及青少年的双语及双文化自我。儿童发展,81分, 555 - 567。doi: 10.1111 / j.1467-8624.2009.01415.x

杨勇,王强(2015)。欧美和中国移民儿童情绪知识与应对的关系。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25, 452 - 463。

Yeshurun, Y., & Sobel, N.(2010)。一种气味抵不过千言万语:从多维气味到一维气味对象。心理学年度评论,61, 219 - 241。doi: 10.1146 / annurev.psych.60.110707.163639

扎克斯,J. M.,施佩尔,N. K.,维特尔,J. M. &雅各比,L. L.(2006)。事件理解和记忆在健康衰老和老年痴呆类型。心理学与衰老,21, 466 - 482。0882 - 7974.21.3.466 doi: 10.1037 /

扎克斯,J. M. &燕子,K. M.(2007)。事件分割。心理科学的当前方向,16,80 - 84。